欢迎进入厦门集美中学网站
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地理科
学习
发布时间:2014-03-10 10:14发布人:点击量:2731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教学思路
毫无疑问,地球运动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内容,而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角的变化则是难中之难。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操作中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状况,即教学实效差。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本人就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做了些许尝试,下面就具体操作过程作一简要说明,以求同行批评指正。
一、讲好黄赤交角的形成是关键(最好借助多媒体)
黄赤交角是根源,没有黄赤交角的产生就没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所以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同时性以及地轴在宇宙空间的相对稳定性,才产生了黄吃交角,而黄吃交角的存在,必然会引起太阳直射点在黄吃交角的范围内作周年回归运动,进而导致同一纬度地区地表所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随时随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天文现象上就是一个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绘制三线四点图,讲好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绘图略)
要点:1。直射点位置、日期、节气、直射次数
      2.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三、认真析图,总结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必修1第20页有三幅图,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情况。对于这三幅图教师只要稍加指点,学生就会由图中总结出任何时刻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的分布规律,即它们二者均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地说:
1.  昼夜长短───随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地区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直射点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2.  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
任何时候,正午太阳高度都是由直射点向南北两边递减的,由此可以推出距直射点纬距相等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注意:讲解时要注重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过程,例如:可给学生提供以下问题:
u       太阳直射点在三线四点回归运动时,是昼长夜短还是昼短夜长?尤其注意的是昼渐长还是昼渐短?
u       发生极昼极夜的范围?这个范围是由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扩大的?又是由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缩小的?
u       6月22这一天,是否北半球所有的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最大?
四、总结
1.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黄赤交角的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  列表总结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见下一页)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夏至(6月22)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冬至(12月22)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春分、秋分日(3月)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春风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
昼大于夜,纬度高长昼越长
昼小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秋分日至春分日
南半球
昼小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
昼大于夜,纬度高长昼越长
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注:表中二分二至点是以北半球为例的